海淀区妇联从“三个注重”推动家庭文明
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国家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家庭文明建设是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的安定与文明程度显著地影响社会的安定与文明。2015年春节团拜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贯彻落实“三个注重”,必须深刻认识到家庭文明建设的内涵与意义。为了进一步了解家庭文明建设现状,为从“三个注重”推动家庭文明建设指明方向与路径,课题组于2016年8月—10月对263个受访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本报告分析了调查对象家庭文明建设现状,并对家庭建设、家教建设、家风建设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最后为从“三个注重”推动家庭文明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
1.性别、年龄及学历分布
在受访者中女性比男性略多,40-49岁的最多,拥有本科学历的最多(详见图1)。
图1:受访者年龄分布
根据回答情况可以看出受访者的职业覆盖范围比较广泛,囊括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科技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医疗工作者、金融工作者、法律工作者等。(详见表1)。
表1:受访者职业分布
职业
|
频数
|
占比(%)
|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
|
109
|
41.60
|
科技人员
|
9
|
3.44
|
工程技术人员
|
10
|
3.82
|
医疗工作者
|
20
|
7.63
|
金融工作者
|
5
|
1.91
|
法律工作者
|
29
|
11.07
|
教育工作者
|
18
|
6.87
|
文艺工作者
|
7
|
2.67
|
体育运动员
|
1
|
0.38
|
军人
|
7
|
2.67
|
服务业人员
|
15
|
5.73
|
自由职业者
|
24
|
9.16
|
其他
|
8
|
3.05
|
总计
|
262
|
100
|
在253位回答家庭人口数的受访者中,主要为三口之家,占比为53.36%;其次为四口之家,占比为14.23;第三为两口之家和五口之家,占比都为12.65%。家庭人口数为1或者家庭人口数大于5人的所占比例都较少(详见图2)。
图2:受访者家庭人口数
受访者业余爱好都较为丰富。从回答业余爱好的263位受访者的业余爱好来看,阅读和室内健身所占的比例最大,分别为28.52%,21.67%。其次则为声乐,占比为9.89%;业余爱好为下棋的占比7.24%(详见图3)。
图3:受访者业余爱好
1.家庭文明建设内容认知
调查显示,孝敬老人、关爱子女、夫妻和睦是受访者认为家庭文明建设中最应该包括的内容,占比均高达90%以上。此外,有7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邻里和善、勤俭持家是家庭文明建设中应该包括的内容,有60%以上的受访者认为男女平等、遵守公德是家庭文明建设中应该包括的内容(详见图5)。
图4:家庭文明建设应包括哪些内容
2.家庭文明建设对社会影响的认知
调查表明,绝大部分受访者对于家庭文明建设对社会的影响形成了正确的认知。其中75.39%的受访者十分赞同“家庭和谐对整个社会和谐有重要的基础作用”这一说法,有71.81%的受访者十分赞同“家庭的文明水平决定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这一说法。(详见图5)。
图5:家庭文明建设对社会影响认知情况
3..周围家庭不文明现象情况
调查显示,受访者周围家庭仍然存在多种不文明现象。(详见表2)。
表2:周围家庭不文明现象
现象
|
没有
|
较少
|
较多
|
很多
|
虐待/嫌弃老人
|
78.54%
|
20.31%
|
0.38%
|
0.77%
|
过分溺爱孩子
|
30.89%
|
28.57%
|
35.52%
|
5.02%
|
夫妻之间不忠诚
|
50.19%
|
43.19%
|
5.45%
|
1.17%
|
邻里之间不和
|
42.91%
|
49.81%
|
6.13%
|
1.15%
|
重男轻女
|
49.03%
|
44.40%
|
5.79%
|
0.77%
|
好逸恶劳
|
51.34%
|
40.61%
|
5.75%
|
2.30%
|
炫富奢侈
|
45.04%
|
43.13%
|
7.63%
|
4.20%
|
1.父母赡养情况
在对父母的赡养方面,绝大部分人都会给父母生活费/过节费,占比为74.42%(详见图6)。给父母的生活费/过节费均值为7105.84元,其中最小值为每年500元,而最大值达到每年36000元。
图6:受访者对父母赡养情况
2.与父母情感沟通情况
30%的受访者每天与父母保持联系,42.69%的受访者与父母一周联系一次,但1.54%的受访者不与父母联系(详见图7)。在联系方式上,选择打电话联系的受访者占比78.24%,16.03%的受访者选择网络视频联系,见面探望比例为58.78%。10.31%的受访者表示联系方式不固定。
图7:受访者与父母联系频率
3.与子女交流情况
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与孩子每天都有交流, 33.74%的受访者每天与孩子有多次交流,与孩子只是偶尔交流的占15.04%,1.22%的受访者表示与孩子几乎不交流(详见图8)。在与孩子的交流时,65.98%的受访者表示孩子会主动交流,有29.92%的受访者表示孩子属于被动交流,即家长问了才说,有4.10%的受访者表示孩子拒绝交流,包括家长问了也不说,或者难以沟通两种情况。
图8:受访者与子女交流频率
4.家庭成员家务劳动分配情况
家庭中男性分担家务劳动是夫妻平等的一个重要指标,尤其当众多女性参与到社会生产劳动中,如果家务劳动不能被合理分配,容易造成女性的双重劳动负担。调查显示,从家庭家务劳动分配情况来看,虽然妻子为主的劳动分工模式仍然是比例最大的。(详见图9)。
图9:家庭成员家务劳动分配
5.“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参与情况
62.65%的受访者表示听说过该活动,17.51%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清楚,有19.84%的受访者表示并不了解该评选活动。85.43%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参加该项评选活动,14.57%的受访者表示不愿意参加。
1.子女培养关注点
可以说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本研究通过调查受访者子女培养的关注点来衡量家庭教育的合理性。调查显示受访者对子女培养的关注内容更加广泛,而且更加理性。(详见图10)。
图10:受访者对子女培养关注点
2.与子女的相处方式
合理的相处方式是有效教育子女的前提,在与子女的相处方式方面,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受访者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平等相处,采用这一相处方式的受访者占比高达85.94%。有11.65%的受访者表示要求孩子绝对听从父母的安排,仅有1.61%的父母采用尽一切努力满足孩子要求这一方式(详见图11)。
图11:受访者与子女相处方式
3.家庭教育培训情况
当考察受访者家庭教育培训参与情况时,调查显示参与过该类培训的受访者较少,占比为25.10%,绝大部分受访者表示没有参加过,占比为74.90%。在参加过家庭教育培训的受访者中,参加的培训大部分属于公益性质的,占比为83.06%,有12.57%的受访者参加的培训是自发组织的,另外还有少部分受访者参加的家庭教育培训属于营利性质,占比为4.37%(详见图12)。
图12:受访者家庭教育培训参与情况
1.对家风的认知
46.72%的受访者认为家风是家庭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31.66%的受访者认为家风是家庭成员认同的价值标准, 8.11%的受访者表示对于家风并什么没有概念(详见图13)。
图13:受访者家风认知
2.家庭成员家风现状及提升措施
当问及“您家庭成员是否有达到自己家风的要求吗”这一问题时,调查显示,55.26%的受访者表示还可以,38.13%的受访者表示有达到,6.61%的受访者表示没有达到。
当进一步问及“您能够为提升家风做些什么”时,绝大部分受访者表示身教重于言教,坚持并提升自己家的家风,占比84.05%;,有2.33%的受访者表示做不了什么(详见图14)。
图14:提升家风措施
在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受访者对家庭文明建设内容的认知比较全面,这有利于家庭文明建设的全方位进行。而且大部分受访者可以正确理解家庭文明建设与社会文明的关系,90%以上的受访者可以认识到家庭和谐对于社会和谐有基础作用,家庭文明水平决定社会文明水平。但是,受访者周围家庭仍然存在多种不文明现象,最为突显的是过分溺爱孩子,此外还有邻里之间不和、重男轻女、炫富奢侈现象等。对于造成家庭不文明现象的原因,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是拜金主义盛行、社会道德中不良行为的影响、诚实守信缺失导致家庭文明建设出现问题。社会舆论、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缺乏正确引导等原因也是被受访者广泛提及的原因。
海淀区从2014年开始进行“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并分为“孝老爱亲、邻里团结、教育子女”等多个方面进行评选。2016年,全区各级妇联组织以“承家风、继家训、传家教”为主题,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通过讲述“最美家庭”的感人故事,共同分享“最美家庭”的幸福秘诀,让最美家庭正能量产生了强大的社会效应,使最美家庭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工作平台,成为海淀区建设全国文明城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平台。
此次调查显示,受访者对海淀区“最美家庭”评选活动有强烈的参与愿望,从侧面反应了社区家庭文明建设活动的必要性,但是还有19.84%的受访者表示并不了解该评选活动。因此,应进一步对“最美家庭”评选活动进行全方位的深入宣传,并让活动长期延续下去,以促进更多的家庭参与到该活动中。
家庭关系是家庭文明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次调查,家庭关系处理总体较好,尤其体现在孝敬老人、关爱子女、夫妻和睦方面。七成以上的受访者会给父母一定的生活费/过节费,并且和父母联系较为频繁,能做到每天与父母联系的受访者占比为30.00%,42.69%的受访者一周与父母联系一次。家庭中家务劳动的分配呈现多样化,并不仅仅是由妻子来承担,这减少了女性在面临双重劳动时的压力。
受访者表示与子女的交流也较为频繁,但是仍有29.92%%的受访者表示与孩子属于被动交流,甚至有4.10%的受访者表示孩子拒绝交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虽然受访者与子女平等交流的理念已经初步形成,但在具体的交流方式上还存在问题。
(四)家风建设传统实践路径弱化,系统合力缺乏
优良的家风是培育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和载体,是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土壤。目前家风建设的传统路径逐渐被弱化,调查显示虽然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家训是必要的,但是80.16%的受访者表示没有成文的家训。65.25%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写过家书,77.91%的受访者表示没有保留下来的家书。此外,家风需要家庭内部各成员形成系统合力才能形成。但是此次调查显示仅有38.13%的受访者表示家庭成员达到了自己对家风的要求,有少部分认为家庭成员没有达到自己对家风的要求。
四、从“三个注重”推动家庭文明建设的建议
目前,家庭不文明现象仍然存在,本次调查显示教育引导、家风传承、宣传倡导等方法都是实现家庭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可以通过多渠道同时进行来弘扬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引导广大群众参与活动,在参与中逐步提升认知、珍惜家庭、重视家教、塑造家风。另一方面,让家庭文明建设活动系列化、品牌化,在活动内容和开展区域范围上不断层层深入,以不断增加群众对活动的认知和参与程度。
在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家庭关系处理总体较好,在相处模式上还需进一步完善。可依托社区,通过宣传栏、宣传手册、微信专题推送等方式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通过长期不懈地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理念,逐步形成以民主平等为基础的新型亲子关系。其次,在与父母的交流方式上,网络或者电话是受访者与父母进行联系的主要工具,仅仅依靠这种现代方式进行交流,并不能实现对父母高质量的照顾。应该充分认识到对老人的照顾在内容上包括经济支持、日常照料和精神慰藉。
家庭教育关键在于提高家长素质,只有家长自身素质提高,才有利于家长正确施教。建议一方面依托全区655个社区(村)、336所中小学(幼儿园)已经建立的家长学校扩大宣传、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同时可以着重以社区为依托, 聘请外部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或教授, 担任社区家庭教育顾问, 面向社区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 普及家庭教育知识, 积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另一方面注重挖掘社区内成功的家庭教育典型,开展家庭教育方面的交流活动,使得家庭教育培训与交流成为社区中的常态,让家长在社区可以就近获得家庭教育指导,提升家庭教育培训的效力。
对家风理解的偏差,理念的不一致往往导致家风难以形成,因此寻求促进家风建设形成系统合力的做法变得迫在眉睫。应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将核心价值观吸纳到家风建设之中。此外,继承传统的家风传承实践,将有关家风传承的知识和实践有机融入到家庭教育培训之中,促进家庭重拾家书、家训这种传统家风建设实践。同时还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推动家风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增添现代精神元素,丰富家风内涵。